来源 : 1996 年 03 期
海上霸王航空母舰
作者: 李科文(山西)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并作为海上活动机场的大型军舰。
母舰按其任务和舰载机性能,分为攻击航母、反潜航母和多功能航母;按其动力,分常规航母和核航母;按其吨位和舰载机数量,分重型、中型、轻型航母。排水量13000~102000吨,航速25~35节,舰载机15~100架。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封锁、兵力和物资投送、支援登陆作战,对城市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军事设施实施战略战术攻击,进行武力威慑,服务于补充活动等任务。是多兵种的海上集团力量和科学技术、国力、国威的综合体现。
二次世界大战前,航母可单独行动。导弹核武器的发展,对其威胁越来越大,一般以编队(战斗群)为活动方式。一个重型航母编队,通常由13~20艘大型军舰组成。如常规航母.以航母为核心,四周配有两艘巡洋舰,两艘导弹驱逐舰,两艘驱逐舰,4~6艘护卫舰或导弹护卫舰,水下两艘攻击型潜艇,1艘快速补给舰或加油船。以航母为圆心,在200海里半径内设四道极严密、火力极强的、一般难以突破的防御圈,加上航母自身高强度的设计制造,使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航母体形庞大,形状怪异。重要部位有特厚的装甲防护,舰面是广阔的飞行平甲板,高高的岛式上层建筑,紧凑小巧地置于飞行甲板的右舷侧,形成左右不对称的布局。为承受飞机着舰的强烈冲击负荷,飞行甲板用40~50毫米厚的高强度钢板制成。甲板首尾贯通,长180~342米,宽27~70米,宽大于舰体。前甲板为起飞甲板,设起飞跑道;后甲板为降落甲板,设降落跑道。起飞与着舰可同时进行。由于多数舰载机的起飞、着舰速度一般都在250~350公里/小时以上,如自行加减速滑跑,至少需要2500~3500米长的跑道,这在航母上是不可能的。于是,一般都采用液压或蒸气弹射起飞和阻拦网或阻拦索缓冲着舰技术。
重型航母,飞行甲板以下有10层。1~4层为燃料、淡水、武器弹药舱;5~6为舒适的居住舱和饭厅;7层为飞机修理车间;8~10层的一部分为机库。
航母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多达100余艘。二战末成为海战主角,建立显赫战功,取代了当时战列舰的海霸地位。
航母之所以居海霸地位,依仗的是它的“骄子”——高性能的舰载机。舰载机是航母威力的主要体现。航母以尽量多载飞机为宗旨,以充分发挥飞机的机动灵活、易于变更攻击武器的特点,提高作战能力。一支现代航母编队,有作为远距离耳目和空中指挥中心的预警机,作为主要攻击力量的攻击机,作为控制和攻击掩护兵力的战斗机,担负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的电子战机,侦察摄影的侦察机,与水下潜艇作战的反潜机和直升机,满足远程作战需要的空中加油机等。
航母作战机,具有良好的低速性能和大仰角飞行性能。优良的机敏性和近战火力系统,能全天候作战。中程对空导弹有同时打击多个空中目标的中远空战能力。一架飞机至少能带6枚空对空导弹,速度范围大,能在防空火力范围以外对地(水)面目标实施攻击。能短距离起落,有隐身和强有力的电子对抗能力,作战半径大于1200公里,能外挂武器6~8吨,能空中加油,预警机能在500公里以外发现、跟踪敌方数十批至数百批空中目标,并引导己方飞机的作战自活动。
为给飞机留下更多的空间,航母一般只装备末端密集阵自卫武器系统。当然,为弥补飞机作战能力的不足,有的航母也配有中端火炮和导弹武器。
人造地球卫星和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航母的指挥、控制、通讯、情报和武器等系统,高度现代化和自动化。舰上的指挥、通讯数据链和卫星通讯数据链系统的中心数据库,能存储大量活动海域的气象、水文以及周边国家的地理、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情报资料。所有航母都配有最先进的各类电子对抗设备。航母编队的各级指挥员,能以最有效最及时的方式行使作战指挥职能,所有的士兵都能准确地执行各项操作,使舰上的传感器、武器都能充分地发挥其效能。
二次世界大战后,导弹武器迅速发展,航母的地位一度下滑。因其作用为其它武器所不能代替,不久,各海洋国家为控制富饶的海洋世界,又出现了雄心勃勃、互不相让的航母竞争态势。目前,世界上有9个国家共30艘现代航母服役(不包括训练和直升机航母),其中核航母6艘,在建的4艘。
航母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军事技术工程。建造周期长,耗资巨大。建一艘现代重型航母需要数十亿美元,称为“富国的武器”。然而,为着海洋权益,也有少数第三世界国家拥有轻型航母或正在筹建新的航母。
今天乃至以后,高技术兼容最大的航母,仍是制海、制空、维护海洋权益最有效的作战系统,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