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清华大学最年轻的硕士生

来源 : 1997 年 04 期 

刘俊杰清华大学最年轻的硕士生

作者: 李魁领

去年九月,一向寂静的清华园突然爆出一则新闻:年仅15岁的刘俊杰,成为现代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可能吗?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不相信。算一算吧,他15岁读研,那他大学什么时间读的?按常规12年的小学、初中、高中,又是何时学的?难道他未出娘胎,已先进课堂?

一连串的疑问,使我的心里充满好奇,当我见到他,目光里满是“探秘”。

1981年5月6日,小俊杰生于湖南省株州市一个普通家庭里。母亲是初中数学老师,父亲在株洲市电厂上班。取名“俊杰”,取“千人为俊,万人为杰”之意。

1岁开始识字,2岁能够阅读,3岁以前学完了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课程。4岁破格上小学三年级时,识字已达2500多。

8岁上初中。10岁上高中,破格免试入株洲市重点中学二中,读高一。

12岁考取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15岁,提前一年毕业,免试读研。

他的外表令你“失望”,没有任何可称之为“奇异”的地方。三年前,1.40米高的“小毛孩” 已长成1.70米开外的帅小伙。裹一件半新的紫色皮夹克,灰裤子,旅游鞋,与一般“大”学生无二。

看着“小小”的他,我突然想到中子星,宇宙中体积极小、密度极大的一种天体。但不知,他,是如何“凝聚”成的?

“一生之计在于童”

刘俊杰的早慧,除了天资聪颖以外,更重要的,缘于良好的家教。在俊杰身上,不知凝聚了父母多少心血和汗水。

他的幼教开始得很早。

他出生后,父母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跟他说话,讲故事,逗他乐,给看色彩鲜艳的图片,听音乐,玩带响的玩具,还常把他发出的伊呀声录下来,再放给他听。刚会坐,就让他玩图片。撕坏了再给,有意锻炼他手指的灵活性。这样,俊杰1岁就能翻书。

为了教他识字,父母做了许多卡片,开始一天识两三个字,后来增加到每天约30个。上街时认招牌,买东西时看商标,走读路边的广告牌。2岁多时,母亲午休起来上班走时,他还未醒,母亲就写一张留言条,放在他枕边。他醒后会自动看“信”,按信上的要求玩耍和学习,下班后再向妈妈汇报。

识字、阅读对口语能力的增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好作用。刘俊杰10个月时开始说话,2岁多能说完整的长句,吐词清楚,词汇生动,有一次到公园里划船,他说:“妈妈,小船弯弯在水上,树叶弯弯在头上。”

刘俊杰是独生子,父母特别注意培养他的自信心,10岁时曾让他考过一次大学。

现在身为硕士生的刘俊杰,一提到过去,对父母满怀的感念之情。他深知,是父母的不辞辛劳,为他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靠毅力和刻苦,步入知识的殿堂”

刘俊杰从老师、母亲那儿知道中国大学里有一种“少年班”后,考少年班的信念,便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后来,一名比他大两岁的高二学生易力,考取了少年班。他受到很大激发。“赶超易力同学,又成了我的新目标。我开始了赶超别人,也超越自己的奋斗”。他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深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语文。这么多任务向他压来,真有些吓人。可是,好奇而年幼的他不甘心居人之下,苦干加巧干。终于,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

“少年大学生是中国的神话。”曾有人如此评价。

首开少年班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几经摸索,现有十多所大学办有少年班。华工大少年班创建于1985年9月,直至刘俊杰入校那一年,已招收了 142名15岁以下的大学生。

少年班制定有极严格的培养计划,完不成就要被淘汰。这使少年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竞相冒尖的竞争机制。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刘俊杰竟然提前一年毕业了,而且成绩优秀。

他通过了由5位教授组成的考核小组考试,名列第一,被批准为1996年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1996年5月,他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后刊登于《激光与光子学进展》第7期。

在推荐免试书上“系评选意见”一栏内,系主任杨坤涛写道:“该学生非常刻苦,智力超常……”一语道破天机。

有这样一个故事:刘俊杰曾经一个学期就学完22门课,其中有门《物理光学》,任课教授说:“如果他能自学过关,我今后就不再教这门课了。”因为以前还没有人自学过关的。不料,刘俊杰自学后却考了个86分,令老教授赞叹不已。

“拿下诺贝尔奖! ”12岁时,他说

告别少年班,刘俊杰来到另一个更尖端、更富挑战性的学术殿堂: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师承著名物理学家顾秉林教授。

刘俊杰特别喜欢物理。他曾说过:“我为数学纯理性的美而撼动,为物理世界的多变而叫好。”报考大学志愿时,老师劝他学计算机、自动化与实用性强的专业,他不听,说:“我就要攀登高而尖的领域,我不怕难,只要与物理学有关的学科都行。”

他现在已喜欢上了“凝聚态物理”。一谈起“凝聚态”,他的话就多起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两年诺贝尔物理奖,都是凝聚态方面的。这使人想起三年前,他刚入少年班,有人间他最终奋斗目标,他一笑,说:“拿下诺贝尔奖! ”凝聚态,你“凝聚”了这个少年多么深沉而执著的梦啊!祝愿他早日成功,为国争光!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