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7 年 05 期
我国最濒危的动物——黑冠长臂猿
作者: 胡龙成
我国目前列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50多种,这些野生动物中,最濒危的动物既不是大熊猫和扬子鳄,也不是东北虎和褐马鸡,而是朱鹮、黑冠长臂猿和白鳍豚,其种群数量都在100只(头)以下,尤其是黑冠长臂猿。
长臂猿最大的特点是前肢长,其胳臂是腿长的1.5倍,如果直立从地面拾东西不须弯腰,在地面直立行走时只好将两臂张开,手掌朝下摇摇晃晃的,样子十分滑稽,不过它一旦到了树上,就有如蛟龙入海,能用手准确地抓住前面十几米远的树枝,有人说它们能在空中捕捉飞鸟。长臂猿的智商比猴子高,例如吃桃子,猴子不分青红都摘来咬一口,红的即老熟了的吃掉,而青的即没有成熟的随手扔掉。长臂猿却不同,它们只拣那些熟透了的吃,把没有成熟的留下,过一段时间再来寻找熟了的吃。
黑冠长臂猿平时以家族为单位活动,一家为一群,每群由一只雄猿和一、二只雌猿以及数量不等的子女组成,一般在5只左右,最多不超过10只,成年雄猿是群中的首领,雌猿大约每隔两年产一胎,初生的婴猿全身裸露,只有头颈上生有稀疏的绒毛。从初生的第一天起,婴猿的手脚就能紧紧地抓住母猿的毛,随着一起在林中悠来荡去,到2岁时才能开始独立生活,6岁左右性成熟,慢慢脱离群体过独居的自由生活,当遇到同样独居的异性猿时便可组成一个新的“小家庭”,从组群到分群大约要经过10年时间,从这里可以看出黑冠长臂猿的自然增长率是相当低的。
黑冠长臂猿过去在海南岛分布很广,建国初期在海南岛中南部茂密的森林尚存2000多只。人类的捕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黑冠长臂猿的数量不断地下降,其分布的范围仅限于海南岛西部的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现在估计总数不足20只,其处境岌岌可危。根据自然发展规律,一个物种的存活数如果少于100只,其发展繁衍就显得非常困难,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抢救方法,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黑冠长臂猿是人类的近亲,它有很多方面与人类相似,在医学研究和探讨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黑冠长臂猿生活习性特殊,对栖息地的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它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指示物种。目前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正在通过采取扩大保护区的面积、消除不利于黑冠长臂猿生存因素的措施,以求达到确保现有数量、帮助恢复种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