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互激共振——智力激励法

来源 : 2007 年 7,8 期 

团队协作,互激共振——智力激励法

作者: 丁哲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倘若你有一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只有一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思想交流的力量。智力激励法,英文原意是B r a i n Storming,即头脑风暴,亦简称BS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提出的,借助于思想交流的力量,激发人们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

智力激励法,一般以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与者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胆设想,无所顾及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自由讨论,借此达到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相互补充的效果,使各种创造性设想产生共鸣,进而诱发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最终获得具有可行性的创造性设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就是奥斯本头脑风暴的最佳“中国式”释义,即表现为借助于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互相激励”。

实践智力激励法,必须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1)禁止评论他人构想的好坏;

(2)最狂妄的想象是最受欢迎的;

(3)重量不重质,即为了探求最大量的灵感,任何一种构想都可被接纳;

(4)鼓励利用别人的灵感加以想象、变化、组合,以激发出更多更新的灵感;

(5)不准参加者私下交流,以免打断别人的思维活动。

常用的智力激励法,是借助于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一般由3~8个人组成一个团体共同讨论同一个议题。除此之外,还有个人BS法,它是将奥斯本头脑风暴法用于个人领域,以提高个人创造性能力的方法,这时,主要采用发散性思维,针对某一主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期激发自己,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例】

笔式鼠标

笔式鼠标整体外观呈钢笔状,在笔尖处设有滚珠,可在台面、鼠标垫甚至是显示屏上自由滚动,笔杆内部设有感应滚珠滚动的感应轴,可感应笔式鼠标的移动方向。在笔式鼠标的笔杆靠近笔尖处,设有上、下两个按键,分别充当鼠标的左、右键,使用时可依个人习惯用手指进行控制。笔式鼠标的笔尖和尾部均可旋开,鼠标连线从笔的尾部引出与电脑相连,当然也可以设计为无线的形式。

【点评】

麦锡松、刘军同学的作品笔式鼠标也是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的结果。在用电脑画图时,我们会发现鼠标总是不易控制,画出来的线条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什么用鼠标作图会这么难呢?大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鼠标的移动难以准确操纵,所以所画的线条不尽如人意。“要是像笔一样就好了。”有人提议。是啊,能否把鼠标设计为笔的形式呢?就这样,在大家的相互激励中,便有了笔式鼠标的产生。

把鼠标设计为笔的形状,不仅没有改变其原有的功能,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该发明非常适合进行电脑绘图等相关操作。

【思考题】

1.传统的思维习惯总是受制于事物的外表,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让它保持原有的性质,而给它来个“改头换面”,不就可能创造出一个新颖的产品了么?试着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其他物品,你会有些什么新的发现呢?

2.鼠标是使用率最高的电脑配件之一,但是有些人却无法正常使用鼠标,比如上肢截断的残疾人,你能够为他们设计一款方便使用的鼠标,让他们也享受上网的乐趣吗?

▲笔式鼠标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