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1 年 04 期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畅谈未来科技
作者: 李斌
展望新千年人类科技的发展趋势,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科学技术将以难以预料的惊人速度发展,而突破最多的将是生命科学和息技术。他说,古代中国曾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新世纪里,我国科技工作者必将为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这位“国家科技队”的领头人回顾了过去100年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量子理论、相对论、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的发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在20世纪兴起了原子能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等产业,信息产业稳健成长,电话、传真等形成了通讯产业,网络业更是蒸蒸日上。可以说,科技的振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在享受科技恩惠的同时,也品尝到科技这柄双刃剑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的加强,资源受到破坏,环境遭到污染,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谈到总体趋势,路甬祥说,未来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将比20世纪来得更加迅速。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看,不仅向微观进一步深入,而且更加宏观、系统化,并日益走向复杂和综合。从科技发展的规模来看,将更加社会化、国际化。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新世纪里,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现,医药卫生和农业等产业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信息产业将成为带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新材料将向功能化、复合化方向发展,纳米碳管等基础性研究将从根本上推动科技的进步。能源上,清洁煤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将获得新的突破。
路甬祥说,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发展科技必须立足自身,必须把人口资源变为人力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筑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在新纪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航天、材料、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谈到知识创新,路甬祥认为,中国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展已有1年多,开局良好。下一步,仍然要坚持既定方向,努力形成一种创新机制,培养一支创新队伍,建立一种创新文化。要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有选择地组织攀登,同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做好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结合,以做出创造性贡献。
“科学就要争世界第一,要有天下为先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路甬祥斩钉截铁地说。他认为,把科学院建设成为高层次的创新基地,一定要有适宜于创新的文化和土壤,要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