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的“美人鱼”

来源 : 1998 年 06 期 

海洋里的“美人鱼”

作者: 胡自强

长期以来,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海洋里生长着一种人身鱼尾的怪物。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美人鱼”。

同学们也许会问:“美人鱼”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海洋里真有这么个神奇的怪物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美人鱼”并不是鱼,它是世界上稀有的哺乳动物,正式名字叫做儒艮(gen)。儒艮本是陆地上的一种哺乳动物,由于地球的变迁,陆地变成了海洋,它才被迫到海洋里生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儒艮的四条腿与陆生的哺乳动物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它的前肢变成了浆状的胸鳍,后肢完全退化了,长出了两片并排着的三角形尾鳍,这些变化使它很像一条大鲨鱼。但是它的头部、骨架、灰白稀疏的皮毛,却又像一头大水牛。更确切地说,它看上去跟海狮差不多(见右图)。

作为珍稀动物的儒艮,长着一副丑陋的面孔,这与人们赋予它的美名极不相称。它的头小,与身体比例不太相称,眼睛特别小,完全没有耳壳。它的上唇特厚,而且向上翘,鼻孔几乎被“挤”到头顶上去了,嘴巴挤得向下张开着,雄儒艮还有两颗獠牙伸出口外,不伦不类,是十足的“丑八怪”。

人们之所以把儒艮称为“美人鱼”,可能是由于儒艮的两只胸鳍有些像人的两只手,而且母儒艮腋后还有一对明显的乳头。当母儒艮在哺育幼仔的时候,有时用鳍状的前肢夹着幼仔,而把头和胸部露出水面。远远望去,很像是一位身穿浅色上衣的妇女,抱着婴儿在海中戏耍。这大概就是人们称它为“美人鱼”的缘故吧。

儒艮属于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我国的南海,以及澳州北部各海和红海。我国儒艮的集中产地是北部湾海区。儒艮一般体长3米左右,体重300 ~ 400公斤。

儒艮以海中的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为食。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儒艮常常在黎明前后和傍晚活动觅食。吃饱以后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静悄悄地呆在那里。除非有时露出水面换一口气,儒艮跟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一样,也是用肺呼吸的,所以,每隔十几分钟,它就要浮出水面一次,通过鼻孔呼吸,不然就会被淹死。

因为它生性温驯,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可供自卫的武器,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大量捕杀,儒艮数量锐减,成了稀有的珍贵动物,我们应注意加强保护。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