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指挥

来源 : 2000 年 02 期 

浅谈音乐指挥

作者: 肖鸣

作为一名专业交响乐团的指挥,我经常受邀担任业余乐团,合唱团指挥,出任过多次学生乐队比赛、群众性合唱比赛评委。特别是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大、中学校都组建了自己的乐团、合唱团。这些乐团、合唱团的演奏(唱)员大都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但是作为指挥这个乐团(合唱团)的灵魂人物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相反,许多人甚至认为音乐指挥只是站在上面打打拍子就可以了。音乐指挥真是那么容易吗?

音乐指挥就是组织、领导合奏或合唱的人。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手势控制演奏(唱)的速度、音乐的节拍、作曲家的意向等,最终目的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乐曲的精神,许多人评论指挥只是动作如何潇洒,风度气质如何帅气,甚至评论演出服是否合体,发型、皮鞋如何等等,这都是对音乐指挥误解的表现。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评论音乐指挥,则主要凭听觉,即指挥出的音乐是否能准确揭示其内涵,而不应过多凭视觉,否则,我们何不去看一场戏剧演出或舞蹈演出?

指挥大师彪洛夫曾讲过:“没有不好的乐队,只有不好的指挥。”这一说法不免夸张了点,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一个成绩卓著的指挥对一个演奏(唱)团体的水平提高的确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一个水平低下,不称职的指挥也势必会阻碍这个团体艺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当然,决定一个演奏(唱)团体的水平指挥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由此可见,音乐指挥在乐团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音乐指挥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强烈的节奏感是音乐指挥最基本的素质。音乐指挥是乐(歌)队的“主心骨”,如果指挥自己内心节奏感不强,那么乐(歌)队出现忽快忽慢或不同节奏时,就会束手无策。

作为指挥,必须有敏锐的听觉,必须有准确辨别细微声音变化的能力。尤其在排练中,指挥要纠正出现的(如音型、音色、声部平衡等)问题,没有敏锐的听觉是肯定不行的。许多大师甚至能从摔碎碗、鸟叫等声音中找到实际音的高度。

熟悉乐器及歌唱的一些知识,有助于指挥排练时产生准确的实际音响,否则难以提出要求。几乎所有的专业指挥都是从严格地学习演奏乐器开始的。当今世界上许多指挥大师他们本身也是一流的演奏大师,如马泽尔的小提琴、善烈文的钢琴等。

熟练的指挥技术也是音乐指挥必不可少的条件指挥最基本的技术就是要打拍子,要在音乐进行中划各种拍子的图示,然而要把拍子打得准确,那也绝不是一两天的功夫。专业指挥一般是不允许两只手同时打拍子的。一般是右手打拍子,左手做表情等提示,如:渐强、渐弱、抒情地、粗犷地等等,左手还要随时提示不同时间进入的声部和个人等,这就较难了。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的学生,仅指挥这些基本技术就要练习一年多时间,除了手的动作,指挥还需要用眼睛、脸部甚至身体动作等来帮助提示。

另外,音乐指挥还要有丰富的音乐修养和扎实的音乐理论。指挥要先于乐(歌)队队员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最早发现出现的失误等,这就需要指挥本人掌握尽量多的音乐理论知识,特别是作曲理论知识及一些创作规律。指挥还需要许多条件,如良好的心理素质、突出的音乐记忆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等等。

以上我们对专业音乐指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作为业余指挥虽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般单位由于学习条件有限,不可能深入钻研指挥,通过各种途径多模仿是业余指挥提高水平的一条捷径。

业余指挥要掌握好音乐风格。指挥刚劲雄壮的音乐时动作要有力,指挥甜美抒情的音乐时动作要轻柔。要控制好节奏。首先,演奏(唱)前速度要合适,不可过快或过慢;其次,演奏(唱)过程中节奏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平日可多做一些节奏练习,如每分钟均匀地打出60拍或80拍、100拍……常做以上练习,节奏感定会进步不小。

多预习所指挥的音乐。大家都知道,越熟悉的作品越容易使指挥在排练中发现差异,挑出毛病,反之则不知对错,无法纠正。

指挥时要自信并要有激情。有的指挥站在指挥台上任由演奏(唱)员七嘴八舌,意见多多而拿不定自己的意见,这样不自信的人肯定调动不了大家的激情。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多次指挥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他太害羞、太紧张,乐队没能领会他的意图。走上指挥台一定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只有自信才能产生激情,只有激情才能产生动人的音乐。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